差点上当,摆摊老人用网购菜伪装成自家菜来卖,网友各种爆料避坑
看到这则新闻,我真是被震住了。一位街头卖菜的老人,竟然拿网购来的蔬菜假装自家种的“无农药纯天然”,甚至塑料盒上的快递单都懒得撕,直接倒进菜堆里。说实话,这种操作已经不是“套路深”,而是直接明目张胆到令人发懵了。
这让我想起一个常见的心理现象:我们总是容易对弱者产生信任,尤其是街头那些年迈的摊贩。他们的形象太有说服力了——满脸风霜,手脚忙碌,一副“自己种了一辈子地”的老农模样。可事实证明,精心设计的形象有时候就是骗局的开始。
你看视频里这位老人,把网购蔬菜的快递盒直接拆开倒进菜篮的熟练动作,简直堪称“行为艺术”。有人会说:“老人家年纪大了,做点小生意不容易,买他们的菜就是帮个忙。”问题是,你付的可不仅仅是“帮忙价”,而是对“农家土特产”的溢价期待。用工业化流水线上来的廉价货冒充绿色天然,既赚了差价又赚了情感红利,说是“农家菜中的爱马仕”都不为过。
有人总结过这些“假农家摊贩”的套路:摊位上蔬菜种类多到像开了个小型超市,还带着塑料盒标签的菜,动辄标榜“无农药”甚至“稀缺品种”。如果你问得仔细,他们可能会抛出“种地多少年的苦情故事”,再加上摊位旁随便放几个铁锹、草帽、麻袋,演得像模像样。但只要你多看几眼,就能发现,整套流程像极了工厂流水线。
更讽刺的是,有些摊贩还会刻意挑选带“天然痕迹”的农产品,比如带鸡屎的鸡蛋,来增加可信度。为了一个“真”字,简直无所不用其极。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利用消费者的善良——明明买到的只是普通鸡蛋、蔬菜,却总觉得是在为“朴实的老农民”买单。
但问题来了:这真的是老年人的无奈之举吗?别忘了,市场上有无数真正辛苦耕种的农民,他们的作物卖不上好价钱,甚至无人问津。而这些假冒摊贩赚得盆满钵满,不仅抢了真农民的生意,还破坏了整个市场的信任。长此以往,谁还敢相信“自家菜”这个标签?
评论区有个扎心的疑问:“到底是坏人变老了,还是老人变坏了?”这话听着难受,但不得不承认,年龄从来不是道德的护身符。无论是为了谋生还是逐利,欺骗本质上就是不诚实。无数善良的人因为信任老年人,愿意掏腰包买他们的“自家菜”,结果却被套路得心寒。
当然,这并不是在一竿子打翻所有街头摊贩。每一个行业都有好人和坏人,我们要的是辨别力而不是盲目怀疑。那些用心耕作的老农值得被尊重,但伪装成他们的骗子,就该被戳穿。
行文至此笔者想问:您在街头买菜时,真的相信“自家菜”的故事吗?当我们的善良一次次被消费,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相信“朴实无华的老农民”?对此,您怎么看?